

陈凤凤,1984年12月生,江西南昌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现任南昌大学共青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带头人。作为母校200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首届本科生,他见证了母校从初创到发展的历史进程。2006年本科毕业后,当同窗纷纷奔赴各地追寻梦想时,他毅然选择留校任教,将青春和智慧奉献给了这片培育他成长的热土。
在母校工作的19年间,他不仅完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的学业提升,更实现了从一名青涩学子到优秀教育工作者的华丽转身。他先后获得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CNKI评审专家库专家、共青城市科技服务团特聘专家、中级技术经纪人、九江市F类高层次人才等称号,成为母校培养、成长、反哺的典范。
立德树人是教师的根本使命,他始终将教书育人作为第一要务。他的教学理念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径。多次荣获校级“先进个人”、“优秀党员”、“最美教师”的荣誉称号。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参与的教学创新项目获得第五届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级三等奖,主持的教学成果获得2025年江西省科学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参与的两项教学成果均获校级一等奖。
iNvpWcDwmVy(bsUyzjlbA!3!8c7c90173aafa561/%E5%9B%BE%E7%89%872.png)
在科研领域,他主持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15项,涵盖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技术应用、传统文化传承等多个方向。他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多篇EI检索论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科研型人才为江西锐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真正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他主持的《九江市低空经济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研究》等课题,为地方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充分体现了高校智库的作用。
在人才培养方面,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近三年来,他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计算机能力挑战赛等赛事中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0余项,并指导学生完成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项、发表期刊论文多篇。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现了他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江西省首个网络安全校企共建班“天融信班”的主要建设者和跟班教师,他全程参与了从项目调研、方案论证到具体实施的全过程,并亲自带队赴武汉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进行为期27天的实训指导,培养的学生在与“双一流”高校学子同台竞技中表现优异,获得了基地教师的高度评价。这一创新育人模式,为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站在学院建校40周年的新起点上,他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在个人发展方面,他将继续深耕信息安全和智慧教育领域,力争在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他计划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在教育教学方面,他将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行动号召,探索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专业建设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继续深化“天融信班”等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为江西省乃至全国培养更多高素质网络安全专业人才。
在服务母校方面,他将继续扎根共青这片热土,与学院携手并进,为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贡献力量。他深信,在全体师生校友的共同努力下,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根植共青热土,共谱时代华章”这是他在《写在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建校40周年之际》一文中的深情表达。从首届本科生到专业带头人,从求学者到育人者,他用19年的坚守和奉献,生动诠释了“饮水思源、感恩母校”的赤子情怀,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他的事迹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共院学子,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母校增光添彩,为国家建设贡献青春力量。